2025年的存储市场阴云密布,需求疲软,价格下跌,预期下调,各种不利消息让厂商们无所适从。
整体环境变得更加糟糕,无论是寒冬来袭,还是下滑周期的到来,从业者们提前感受到了危机的来临。
为了尽可能改善惨淡的状况,根据业内了解,原厂们提前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01
危险信号已经出现
全球NAND市场,三星电子无论在产能和市场份额方面都排名第一,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三星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渐下降。
这从三星电子即将发布的财报信息得到验证。
去年第四季度,三星的业绩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实际利润未能达到外界的预期,表现令人失望。
对于2025年的市场,各大存储原厂显得很谨慎,避免出现此前业绩大幅亏损的惨痛局面。
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即将到来的加税政策,将对存储需求带来影响,毕竟在报价的时候要含关税的要求,会导致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升。
由于需求低迷,产品供过于求,市场处在了过剩局面,NAND价格已经连续跌了4个月。
价格下跌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首先是智能手机的需求下降,虽然说2024年全球市场略有增长,但是总体变化不大,随着时间来到第一季度,即将进入到了淡季,对各类存储产品的需求将会下降。
第二个是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不佳,根据OEM厂商的反馈,NB市场还有增长空间,不过AI PC的普及效果不佳,消费者的接受度不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推动。
第三个是面向AI数据中心的eSSD价格比较稳定,云端客户的需求能否持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据了解,企业级SSD的需求在短期可能会有所下降。
02
美光最先调整,减产10%
美光在去年12月发布财报之后,透露已经在调整产能,由于在NAND生产设备的支出已经低于原计划,并且正在放缓节点迁移速度。
美光认为,消费电子需求不见好转,客户库存偏高,预期第一季度的需求正在放缓。
预计美光的产能调整,也将减少10%左右。
上个存储周期,美光的减产力度很大,一度达到约30%。
03
三星预计减产15%
三星决定调整了在韩国的NAND产能和在中国西安的芯片工厂开工率。
三星的西安工厂NAND产能减少超过10%,晶圆产量从每个月的20万片,降低到17万片,减产大约在15%左右。
由于工艺受限和设备无法升级的问题,西安工厂无法生产高端产品,运营效率不断下降,从战略层面上,三星将降低西安工厂的生产比例。
韩国国内的产线也在做调整,整体产能处在下调阶段。
上一轮存储周期中,三星的减产一直犹豫不决,导致公司业绩受到巨大影响。当时铠侠、SK海力士都已经减产,三星迟迟没有宣布。
直到2022年第四季度才开始行动,当时西安第一厂产能减少了12%左右,从每个月12.5万片晶圆减少到11万片。西安第二厂减产7%左右,晶圆数量从每个月14.5片,减少到13.5万片。
减产太慢,并且幅度不大,最后三星的NAND晶圆减产一度达到50%,才挽救了颓势。
04
SK海力士上半年减产10%
在AI浪潮的席卷下,SK海力士是获益最多的存储厂商,一方面受益于英伟达的供应商身份,另外一方面,在企业级硬盘的技术方面也处在领先地位。
尽管形势很好,SK海力士还是很谨慎,做出了减产的决策。
SK海力士的NAND总产能,每个月30万片晶圆,正计划在上半年将NAND产能减少10%。
05
铠侠去年12月实施减产
由于在NAND市场面临巨大挑战,日本存储厂商铠侠在去年12月就开始实施减产。
对于低端产品的产能进行调整,希望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与此同时,铠侠成功上市之后,对高端产品的产能重新规划和布局,希望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在高端产品进行扩产。
上个存储周期,铠侠在2022年10月就开始减产,减产规模一度超过30%。直到2024年6月,铠侠在三重县和岩手县的产线开工率才恢复到100%。
我的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