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德观察 | 撤离中国?逆势增资?外资动向对中国存储产业链意味着什么?

原创: 闪德资讯 2021-10-20
阅读量 2413

闪德君按:自美国上一任总统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受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关税大涨等因素影响,外资「撤离中国」的消息和讨论就不绝于耳。

 
但与此同时,鉴于中国在防控新冠疫情方面雷厉风行的严格管控,中国市场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增长之主要经济体的同时,也成为了很多国际资本投资的热门之选*。
 
对外资的开放包容,是中国经济取得多年来惊人成就无可或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出意外,它也将是未来中国经济表现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厘清现实情况,即使得不出一个无可置疑的明确结论,至少也要多看看相关的讨论声音,并思考这些情况将对包括半导体/存储产业在内的中国经济各细分领域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企业家可以针对性制定市场策略,相关部门或许也该适时调整政策导向。
 
本篇文章,闪德君将努力在这一话题下,为大家提供一篇有价值的分析内容。
 
*关于疫情控制方面,除疫情初期全国经济活动大范围「冻结」外,后期整体而言,地区封锁类管制措施,再未有长时间、大范围冻结经济活动的情况发生。以至于中国经济在2020年度实现了2.3%的增长,是全球唯一一个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一年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01
撤离?增资?实情究竟如何?


既然本文切入点是「撤离」的话题,我们就先看看「撤离」的情况吧。而撤离的话题,重要来源之一是与中国打贸易战的美国,那我们就先看看美资「撤离」的消息吧。
 

  • 美资

 
近期,美资撤离最大的新闻应该是沃尔玛10月9日宣布将其全球供应业务(supplier enablement)从中国搬往印度的消息了,消息还称「该决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然而,沃尔玛中国方面很快就出面作了澄清,他们表示,迁址的是「供应商业务部」而非「全球供应业务」,该业务调整对沃尔玛中国的业务影响不大。沃尔玛中国方面表示,消息传言的理解完全不正确,强调供应商业务部属于沃尔玛总公司,与沃尔玛中国业务各自完全独立……
 
这么看来,沃尔玛重要业务「撤离」中国的消息,多少算是有所误解吧。
 
至于哈佛北京书院迁台之类的,更多是文化、教育领域的事,闪德君在此就不作具体讨论了。
 
事实上,应该会让一些人感到意外的是,无论是用百度还是Google搜索「美国企业 撤离」都见不到多少实质意义上的报道,更多是对这种可能性及其影响的探讨。
 
仅就闪德君所见,明确提到有美国企业「撤离」消息的,还应该追溯到这一话题刚开始发酵的2019年4月,当时,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叫嚣不惜动用总统职权,下令美企撤离中国。然而,据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夏尊恩(Timothy Stratford)当时表示,特朗普的确在法理上有权下令(可以引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做到这点,闪德君注)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企业撤出中国,但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政治和经济问题(显然,直至特朗普下台,他并没有这样做)。
 
图片

夏尊恩还表示,不论特朗普会否下令,「当时已有不少企业撤离中国」,但究竟有多少以及哪些美国企业离开中国,他却没有给出细节。
 
到了2021年,美国总统换届已完成,普华永道咨询公司主席Tim Ryan表示,受中美贸易战和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全球航运受阻等因素影响,「降低供应链风险」、解决「供应链过于集中化的问题」之必要性得到了不少跨国公司管理层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降低风险」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到以巨大市场需求等元素吸引了大量外资的中国,实际表现出来也就会是外资「撤离」中国的观感。
 
但讨论归讨论,真实的行动才更重要。据中国美国商会去年7月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84%美国企业并不愿意撤离中国……
 
总之,闪德君在美资撤离方面没能找到多少实质的案例,如果读者朋友们了解,那就欢迎在评论区帮闪德君补充真实的美资企业撤离案例吧!
 

  • 欧洲企业

 
闪德君基本没搜索到值得留意的「欧洲(or欧盟)企业撤离中国」的相关内容,倒是有一些欧洲企业要撤离香港的消息,理由主要说的是严格防疫带来的长时间隔离问题,以及「政治动荡 人民外逃」等因素,鉴于我们讨论的是大陆这边的话题,这方面就不展开了。
 
事实上,据中国欧盟商会今年9月被媒体援引的一项调查显示:42%的欧盟在华企业表示,其2020年的营业额打破了当年初的悲观预测,实现了增长。接受调查的585家企业中,四分之三的企业2020年实现了盈利,且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其在中国的营业利润高于其他地区。
 
不少欧洲企业不仅计划继续留在中国,而且打算扩大其在中国的影响力。仅有9%的欧洲企业打算将正在执行或计划中的投资移出中国,60%的企业则准备巩固其在中国的地位。
 
图片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指出,调查显示了「2014年以来显现的最佳信心指数」
 

  • 日本企业

 
日本企业方面,就确实有见到成批量、受到日本政府补贴(可以理解为鼓励吧)的撤离动作。
 
据《日本经济新闻》去年7月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第一批可申请获得日本方面补贴的企业名单,相关企业可以在日本政府补贴的帮助下,将其在中国的生产线迁至日本或东南亚国家。这一计划提供了共700亿日元(约合6.53亿美元)资金,涉及87家在华开展业务的日企涉及行业包括光学产品、硬盘部件、口罩、电子电器、家用产品、飞机部件、汽车部件、化肥、药物、纸制品等。
 
消息还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这方面的计划,在其2020财年增加了2200亿日元的预算。
 
到了9月,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申请上述计划第二批的企业,截至当年7月底,达到了1670家,申请金额更是达到了日本政府预算金额的11倍——165.7亿美元。
 
12月底,有越南媒体《VnExpress》引述日本驻越南大使山田贵雄的话表示,截至当时,总计有81家日企获利政府补贴,将供应链撤出中国。
 
但同是12月,由新华社主管的《环球》杂志也发表了一篇题为《「日企排队撤出中国」真相调查》的文章,引述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所长清水显司的话批驳「大批日本企业排队撤出中国」的说法,指出相关日本企业真实的撤离原因可能是无法赢得与崛起的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文章中,清水显司还表示,「不论是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在华日企的调查,还是根据他对日本供应链改革措施推动的成效来看,这种说法都立不住脚。」
 
文章进一步指出,1670家提出申请的企业名单中,作为在华日企主力的汽车制造、金融和商贸类企业,并不在其中。优衣库等日企在中国大量开店扩张的「深耕」行为,也被用于进一步批驳「日企大量撤离中国」这种趋势之说。
 
当然,作为官媒,《环球》杂志这方面的立场客观性不容易得到一些读者朋友的信任,多少作个参考吧。
 

  • 台资企业

 
仅闪德君个人的了解而言,大陆近年来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台资企业和分散于众多大陆科技企业中台籍人才的巨大贡献。例如手机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物联网各细分领域……都有大量台资企业和台籍人才的身影。
 
也因此,台资的相关动向,在这种话题中也受到密切关注。
 
去年11月,台媒《风传媒》报道指出了台资对于大陆的重要性:2008年,台资成为大陆最大的外资来源,外资总量的约1/6都是台资。但自2015年以后,台资从岛内流入大陆的金额每年锐减逾50%。
 
对此,《风传媒》引述《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观点指出,这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地缘政治,二是台资的竞争优势消逝,三为台企出现接班断层。
 
报道还引用估计的数据称,一度有多达120万台籍人士(约台籍总人口的1/20)居住在大陆,其中许多是商务人士。不过,报道没有给出数据来源。
 
去年7月,台媒《旺报》也指出,就算一些在陆台企想离开大陆,但「供应链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中小企业不可能单独离开大陆,或许一些新的投资会考虑投资其他地区(如东南亚),但已在大陆的既有投资不会撤出」。
 
今年1月,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以台企华美光学(墨镜和护目镜制造商)回流岛内的案例称,「数十万(Hundreds of thousands)台资企业」正在告别大陆。
 
报道称,据调查,2020年在大陆最大的1000家台资企业中,营收增长的不到一半,税前净利润总额也下降了五分之一以上,是9年来的新低。
 
报道指出,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台资在大陆累计投资了1910亿美元,让大陆成为了迄今为止台资最大的岛外投资目的地。
 
报道更表示,2010年,台资投资大陆达到顶峰。那以后,投资金额一直在下降。2020年,更是减少了一半以上。自2017年以来,台企从大陆汇回岛内的资金超过了反向的资金。

02
代表性的个案


以上,闪德君为大家梳理的都是泛泛的、分地区性的外资是否真「撤离中国」的情况,涉及具体、标志性个案的情况较少。
 
接下来,闪德君就为大家找几个这方面的案例。需要指出的是,闪德君挑选的几个案例,不一定属于外资「撤离中国」的范畴,但它一定是能代表一些外资在大陆所面对的一类环境的典型。
 
今年9月1日,一封据称是爱立信向其南京研发中心发送的内部邮件在网上流传,其内容称,爱立信在内部宣布,将把南京研发中心剥离给合作伙伴TietoEVRY(叠拓),移交工作将于11月1日进行爱立信方面表示,所有受影响的630名员工,都将获得在TietoEVRY就职的机会。
 
图片

9月12日,东芝(TOSHIBA)宣布,将于9月30日正式关闭于大连的工厂,此举意味着东芝要遣散逾千名的中国员工台媒《经济日报》「香港特派员」李春在文章中表示:东芝将关闭在大陆24个城市的33间工厂和研发机构,其中研发机构撤回日本,其余迁往越南。
 
9月14日,三星重工宣布将关闭其在浙江宁波的造船厂业务,关停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这一历史已达26年的企业,从而改善其财务结构三星重工方面给出的关闭理由是设备老化,需要关闭宁波造船厂业务以整合三星重工在华的造船业务,提升生产效率。三星重工方面还表示,宁波造船厂业务关闭后,其设在山东荣城市的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将正常运营。
 
在此之前,三星从2019年起已逐步关闭了其在中国大陆的手机、电脑、电视工厂。

……
 
再往前追溯,今年4月,台积电计划投入28.87亿美元资金,扩大其南京晶圆代工厂的28nm成熟工艺产能,预计月产能4万片。然而,台积电的计划却迎来了意外的反对声。
 
去年10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英特尔计划以9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位于中国大连的NAND存储器业务、工厂出售给SK海力士。该消息以其对于半导体存储产业乃至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

03
外资动向对中国存储产业意味着什么?


目前,全球六大存储原厂中,在中国有相关生产工厂投资的,有三星、SK海力士、英特尔。
 
三星在华存储芯片投资落地是在西安,自2013年达成投资协议以来,累计投资已达260亿美元。
 
SK海力士投资的则是无锡,自2004年签署投资协议以来,累计投资也已超过200亿美元。
 
英特尔2007年宣布投资建造大连工厂,早期投资25亿美元,用当时美国政府允许出口至中国的最先进工艺——65nm工艺生产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以及服务器的芯片组,于2010年投产。
 
2015年,英特尔再次宣布投资55亿美元,引进其与美光合资开发的存储技术,在大连工厂生产存储芯片。
 
此外,最初源自西门子半导体部门、2006年自英飞凌剥离的奇梦达(Qimonda),亦是国际存储巨头投资中国的一大篇章。
 
资源行业人士表示,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要避开国际巨头的存储相关专利发展半导体存储产业完全不可能,只能通过资本、合作等方式引进、吸收相关技术,投入生产、使用后,再图改进设计,研发新技术,以参与行业未来的竞争。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业环境,中国三大存储企业中的两家都陷入了一些争议——分析公司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师Mark Newman就指称长江存储抄袭三星的设计,晋华则在经历过与美光、联电相关的多次司法攻防后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只有长鑫,「技术来源」被指向前述的奇梦达,相对争议就小多了。
 
图片

话说回来,外资动向之所以对中国存储产业重要,要说清楚这点还要扯点更远的东西——与中国如今经济奇迹的整体逻辑一样,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是中国存储产业如今和未来繁荣发展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我们再拿几个具体案例来说说。
 
先回看一下去年10月英特尔90亿美元出售其大连工厂、业务的情况。
 
据台媒DIGITIMES报道称,该笔交易,除了SK海力士有意向,中国的紫光集团同样有意向。但受中美之前波及高科技领域的贸易摩擦影响,SK海力士得以遂愿。报道还称,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时候,美国特朗普政府就已告知英特尔,重大的技术投资不要留在中国市场。
 
事实上,早在2015年,紫光集团甚至提出了以230亿美元(当时约合1400亿元人民币)的出价收购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也是如今六大存储原厂之一),不出意外,收购并没有成功。
 
再看看台积电扩大南京晶圆代工厂28nm产能的计划,前面提及的反对声,来自以「时常和网友言语互撕」形象闻名业界的大陆「通信业分析师」项立刚。他对台积电的计划表达了强烈反对,他指出,台积电此举是要用28nm的「落后产能」在大陆倾销,打击大陆本土的芯片产业。项还撰文痛批,台积电利用了大陆的地、政策、水、电、便宜人力,却压制住大陆本土芯片制造,是「把我们当傻子」。
 
图片

事实上,以国内龙头中芯国际的技术水平做对比,翻看其今年上半年的财报就会发现,FinFET/28nm技术节点(FinFET应该是说14nm,或者至少主要是14nm)的营收贡献比例只有11.1%。真正的大头还是各占3成左右营收贡献的55/65nm和0.15/0.18μm节点。
 
可以说,以中芯国际为标尺,被项立刚斥为「落后产能」的28nm工艺,其实也还是相当先进的加工工艺。
 
再看看近来国内为促进半导体产业更好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从其内容上来看,至少现阶段,国家对于130nm工艺产能都还是鼓励发展的,更不用说28nm这种明显「先进」得多的产能了。
 
所幸,项立刚的观点并没有成为主流,不仅很多民营科技媒体发文批驳其言论,官媒《新华每日电讯》也发布了一篇题为《世上没有速效救「芯」丸》的评论文章,表达了对于「台积电南京厂扩产」的支持。

04
总结


外资到底是「撤离」占主流还是像欧洲企业那样的「增资」占主流?还是看看数据吧。
 
今年5月,中国新闻网引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指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降至15年来低点,但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少数几个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投资目的地。
 
类似的正向数据还有不少,例如4月举办的「2021年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共有183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8600亿元,协议达产年产值超6000亿元,涉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基建、高端服务业等领域。
 
又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3月发布的《2020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新版,也称中国已成为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
 
具体到存储行业,据韩媒Businesskorea 8月的报道,三星正在考虑将西安工厂的投资从原来计划的150亿美元增加到200亿美元左右。
 
而据无锡日报6月消息,SK海力士与无锡高新区及某科技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要助力无锡高新区吸引更多集成电路先进技术、产品、设备进入国内市场。
 
紫光集团无缘接手英特尔大连存储工厂这种问题,长远来看,最终还是要靠前文强调的「开放包容」来解决……



点击此处关注获取最新资讯!

f328f6db93164f84bb23c090c28e7db.png88c1a0acd98aa6023fcbfa1f2ebf421.png


所刊原创内容版权归【闪德资讯】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

我的评论

登录后评论

最新评论

渠道报价
查看更多

DDR3

  • 一年
  • 半年
  • 三个月
  • 一个月

微信订阅

APP下载

存储未来,赢得先机

18126200184

Copyright©2008-2024 闪德资讯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80549号-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