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半导体全球持续紧缺的局面下,伪造的「假芯片」不断出现在流通领域,为此,日资半导体经销商开始提供真伪辨别服务。
半导体供应吃紧,生产工业设备及家电的厂商很多情况也下不得不采购过去在市场上流通的积压库存,这其中就可能混有伪造品。一些管理混乱的商家,有可能从其他企业采购伪造品,卖给成品厂商。
早在今年6月,国内就曝出一些深圳厂商因为采用不合格的「假MOS管」而导致产品返工的情况,以致于成品厂商遭受严重损失。
今年以来,随着「缺芯」蔓延全球,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厂商由于订单加急,开始铤而走险,采购不明货源的芯片,直到收货时,他们才意识到这些都是「假芯片」。
伪造的手段有很多种,大多是从废弃电脑等处拆下的废旧半导体,或者本就该废弃的残次品。通过更换表面标识及产品编号等方式,伪造成「新品」。根据伪造手段的不同,现在市场上的「假芯片」大概可以分为这三类:
第一种是直接翻新二手芯片得到以旧充新的「假芯片」。市场上有些厂商会回收一些报废的或者不合格的芯片,然后他们重新「修复」这些报废芯片的引脚等,包装成新的「芯片」,再向外出售。如此,「假芯片」开始进入到一些产品供应链中。
第二种是以次充好的「假芯片」,指通过打磨后将二手芯片「升级」。一些厂商将二手芯片回收后,通过打磨等手段去除二手芯片上的商标,重新打上高端芯片的商标,实现产品的「升级」,利润也随之增长。
最后一种是指山寨仿造的「假芯片」。造假厂商拆开原厂商的芯片后,模仿原厂商的芯片设计打造一个差不多外观的芯片,然后出售。但事实上,这种「假芯片」在制作工艺和性能上远不及原厂商的芯片。
倘若制造商能够执行严格的检验环节,也能很大消除「假芯片」造成的恶劣影响。然而,由于检验环节往往需要花费一到两周的时间,且因为订单加急等原因,一些制造商为了及时交付,对芯片检测环节放宽了限制。
除了时间成本外,检测芯片的价格成本也十分高。电气测试往往能检测出设备绝缘性能的好坏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等。专业的电气测试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这也意味着制造商们可能需要要支付数以万美元计的费用来验证单枚价值三美元的芯片是否合格。
此外,市场对「假芯片」的监管也十分困难。一些行业人士和专家也提到「假芯片」的数量有很多,但由于受害的制造商往往不愿意公开承认他们受到了欺骗,因为这会影响公司的声誉。也因此,目前人们对于「假芯片」的刑事指控很难,尤其是部分案件还是跨国案件。
综上总总,在全球芯片供应充足之前,「假芯片」问题或将一直存在。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如果市场一直纵容「假芯片」的存在,让它们深入供应链中,最后可能影响某些大型机器的正常运转,甚至危及一些人的生命安全。
点击此处关注,获取最新资讯!
我的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