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产业格局深度重塑,未来增长巨大想象空间已现——2021年存储产业十大事件及动向回顾

原创: 闪德资讯 2022-01-20
阅读量 2455


时光勿勿,2021年已离我们而去。


无论2021带给我们的是或好或坏的哪种体验,它大起大落的市场走势,相信让多数存储人都无法简单一笑而过。
 
2021年,存储市场也发生了很多大事,它们或深刻改变了行业某些环节的格局,或为我们揭示了存储市场未来走向的一些迹象,

闪德资讯特意梳理了十条值得产业界注意的年度十大事件、动向,并为大家简单分析其或将给行业带来的一些影响,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01
奇亚币引发硬盘缺货暴涨


2021年4月,奇亚币(Chia)由原BitTorrent的创始人Bram Cohen推出。与比特币等虚拟币不同的是,奇亚币主要通过硬盘来挖矿,为此,大容量HDD和SSD市场行情一度被严重冲击。缺货、涨价成了当时硬盘市场的常态。台系存储大厂威刚即曾透露,受奇亚币挖矿影响,威刚SSD 4月销量环比猛涨5倍。
 
然而,市场的火热并不持久。
 
5月1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文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与虚拟币相关服务。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提到,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国务院的消息一出,比特币、狗狗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全线崩溃,价格迅速下跌。可以说,监管层和金融委的消息为虚拟货币这一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彻底划上句号。
 
随后,各省份开始对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开展清退整顿工作,多地矿场被关停,仅仅火了一个月的奇亚币在国内也正式熄火,而那些被退出的二手矿机、显卡、挖矿硬盘则出现在二手交易市场上。
 
奇亚币挖矿活动的热度,虽然一度让国内的硬盘厂商出货量暴增、价格暴涨,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囤货潮冲击了正常的存储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硬盘挖矿极大提升了硬盘故障率,又在保修等方面冲击了厂商的经销及售后服务体系。
 
随着奇亚币淡出市场,国内硬盘价格显著回落,供需逐渐恢复平衡。
 
图片

02
美国52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

 
全球缺芯的困境,让各国产业界及政府都开始重视起供应链安全的问题。
 
美国虽然拥有全球核心的高端芯片研发技术,但数十年来一直在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下,事实上推动着多个重要的半导体产业链环节外移,尤其是生产制造相关的一些环节,致使美国芯片产业出现空心化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疫情导致越来越多的全球物流阻碍问题,半导体供应链也受到严重冲击,美国市场缺芯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解决问题,美国抛出了52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激励计划,用于补贴在美国本土建厂生产的半导体企业,并积极邀请台积电、三星等前往美国建厂。
 
截至2021年10月,台积电在美国投资120亿美元建设的5纳米工厂已开工,三星也于同年底宣布要在德州泰勒市投资170亿美元,建设芯片制造工厂,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入运行。
 
不过,这项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却迟迟没有被美国国会批准。尽管已有50多家公司的高管联合致信美国国会,催促其尽快落实该芯片法案,但目前看来,该项法案何时落地,又将有哪些企业受惠,依旧存在不少疑问。
 
03
紫光集团重整


2021年7月,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重要力量之一的紫光集团,因到期不能清偿债务,被徽商银行申请破产重整。
 
紫光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旗下拥有紫光国微、紫光股份、长江存储、紫光展锐等多家明星企业,但庞大帝国的身后,却是居高不下的负债。
 
数据显示,至2020年6月底,紫光集团总负债达2029亿元,较2012年底增长约44倍。另据破产重整草案,以2021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紫光集团等七家重整企业经审核与调查的负债共计1578.34亿元。
 
2021年12月10日,紫光集团重整方案出炉,确定了相关战略投资者。然而,方案遭到集团二股东及其实控人、现任集团董事长赵伟国的强烈反对,基于国资流失等理由,赵伟国方面称已向中纪委等部门实名举报,引必紫光集团重整案的多轮风波。
 
不过到了12月29日,重整计划(草案)终获通过。2022年1月17日,重整计获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
 
紫光集团这一中国半导体产业标志性企业之一的破产重整案,引发了多方争论。无论是指出半导体行业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行业特性是紫光集团走上破产重整之路的重要原因,还是阐明重整案不应掩盖紫光集团旗下不少核心优质资产在产业界依然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事实,紫光集团重整案应该如何解读,怕是会长久地争论下去。
 
可能很多人都不记得或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是,早在2015年,紫光集团就提出过以230亿美元的报价收购美光科技的提议,不过被美光拒绝了。2016年,紫光国芯与武汉新芯合并,在武汉成立了长江存储
 
显然,紫光集团的命运走向无论如何,都将深刻影响包括存储产业在内的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
 
图片

04
美光与联电和解


2021年11月26日,美光和联电共同宣布达成全球和解协议。联电向美光一次性支付金额保密的和解金(据称远低于市场预期),双方各自撤回向对方提出的诉讼。台媒消息称,美光与联电达成和解的关键条件之一,就是联电向美光及其零组件供应商提供12吋28/40nm产能。
 
自2017 年美光指控联电在同晋华的合作中涉嫌窃取美光商业秘密后,3 家公司的知识产权纠纷已持续4年之久。美光与联电和解,停摆多时的福建晋华,其命运走向也成了市场关注的一大问题。
 
2021年初,福建工信厅发布的消息称,晋华成功研制出具备自主产权的25nm内存芯片并小批量试产。
 
曾经与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一起,被并称为「中国存储三雄」的晋华,命运走向需要从两家(在中国大陆)境外企业的关系动向走窥知,微妙地呈现了中国存储产业企业仍然脆弱的一些现状
 
而这种情况,值得被中国存储人记住,也需要业界有能力去推动变革的人士去深刻地反思。(新闻详情
 
05
SK海力士收购韩国晶圆代工厂


2021年10月29日,韩国存储巨头SK海力士宣布将以5760亿韩元(4.93亿美元)收购同样位于韩国的晶圆代工厂商Key Foundry。
 
Key Foundry是一家8吋晶圆代工厂,SK海力士表示在买下Key Foundry之后,能让该公司的晶圆代工生产能力扩大到原来的2倍。
 
近两年来,8吋晶圆代工产能一直相对较为紧缺,特别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晶圆代工产能都出现了长时间的紧张,众多晶圆代工厂及IDM厂均预期晶圆代工产能紧缺将持续到2022年之后,这将导致8吋晶圆代工报价持续上涨。对于多数代工厂而言,都在抓紧时间新建工厂或收购现有晶圆厂。
 
晶圆代工厂若新建8吋晶圆厂,不仅存在投资高、回报周期长的问题,还要面对设备折旧、业界主流从8吋转向12吋的风险。SK海力士直接收购现成的8吋晶圆厂,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SK海力士为何着力扩展在晶圆代工方面的业务,业界众说纷纭,可以确定的是,强化晶圆代工能力,将为SK海力士未来发展开拓出更多可能性。其下一步的相关动向,值得关注。
 

06
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闪存业务


还是SK海力士。
 
2020年10月,SK海力士宣布以9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NAND和固态硬盘SSD)业务,陆续获得美国和韩国等7个国家的批准,并于2021年12月22日获得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许可。
 
在获得8个国家监管部门的批准之后,2021年12月30日,SK海力士表示已完成收购英特尔NAND闪存业务的第一阶段,将支付交易总价格90亿美元中的70亿美元。第二阶段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3月或之后完成,届时将支付剩下的20亿美元。第二阶段交易将包括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NAND业务的剩余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和相关团队。
 
本次收购完成后,英特尔将专注于规模较小但利润率更高的Optane存储业务。对海力士来说,这是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该公司将凭借这笔交易大幅增加NAND闪存芯片的制造能力。
 
闪存业界的马太效应本就突出,吃下英特尔NAND业务的SK海力士将进一步加强自身挑战行业龙头三星的能力。不过,虽然在市场占有率上有所逊色,但在技术上,美光与铠侠,乃至中国长江存储的能力也不容三星和SK海力士轻视。此一并购案在重塑市场竞争格局后,业界新一轮的精彩故事也在继续酝酿……
 
图片

07
 长江存储突破128层


2020年4月,长江存储宣布128层TLCQLC技术研发成功;2021年9月,知名研究机构Tech Insights拆解采用长江存储128层TLC 3D NAND闪存芯片的Asgard(阿斯加特)SSD,发现其存储密度达到了时下业界最高的8.48Gb/mm;2021年12月,长江存储发布了自有品牌致态最新系列Ti Pro 7000,同样搭载的是128层TLC闪存颗粒。
 
两款产品的发布代表着长江存储128层TLC工艺良品率正式进入量产等级,根据Tech Insights的说法,长江存储的128层工艺在容量、位密度和I/O速度方面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新标准,与三星(V-NAND)、美光(CTF CuA)和SK海力士(4D PUC)的现有128层512Gb 3D TLC NAND产品相比,裸片尺寸也更小。
 
值得关注的是,长江存储2017年宣布32层MLC研发成功,2018年对外发布Xtacking技术,2019年宣布64层TLC研发成功,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实现了从32层到64层再到128层的跨越,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正逐渐缩小与美韩两国的差距。
 
相较于母公司紫光集团的重整动向,长江存储似乎为国产半导体企业竖立了一个好得多的范例

08
东芝拆分


2021年11月12日,日本企业集团东芝对外宣布其拆分计划:Infrastructure Service Co.公司主要业务为基础设施服务,将包含此前的能演系统和解决方案、基础设施系统和解决方案、建筑解决方案、数字解决方案以及电池业务,还将包括先进的工业技术,如物联网、工厂自动化、智能电网和量子计算;Device Co.公司包括东芝的电子设备和存储解决方案业务;东芝将继续持有Kioxia铠侠以及Toshiba Tec Corporation的股份
 
官方表示,东芝拆分后会使得业务更加灵活,使每个企业在其领域能够进行更精准的决策,降低运营成本,发挥自身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东芝就传出大量裁员的消息;2015年,被曝做假账;2016年财务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2018年索尼买下了东芝的影像传感器业务,而2020年6月,东芝宣布以后不会继续留在存储市场,而是把主要精力转而放到能源、环境以及智慧城市领域去。
 
图片

09
智能汽车市场大发展


2021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缺芯」风暴席卷了整个汽车市场。然而,相对于惨淡的传统燃油车市场,主打智能化、电动化的新能源汽车却迎来逆势增长,纷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以国内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为例:2021年小鹏汽车实现全年总交付量达到98155辆,是2020年的3.6倍;理想汽车总计交付90491辆,同比2020年增长177.4%;蔚来汽车全年交付91429辆,同比增长109.1%,连续两年翻番。
 
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引领者——特斯拉更是增速惊人,2021年全年,特斯拉全球交付93.6172万辆,同比增长约87.4%。仅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就完成了生产30.5840万辆汽车,并实现交付30.8600万辆。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需要处理日益增长的数据,而这需要更大得多的存储容量支持。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以及传感器的增加,存储芯片将在汽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详情
 
010
元宇宙概念爆火


2021年3月,全球最大的互动社区之一及大型多人游戏创作平台Roblox在纽交所上市,其招股书中提及的元宇宙很快掀起了一阵热潮。瞬时间,元宇宙的概念不仅引爆了科技行业,同时还引得资本与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4月,显卡大厂英伟达宣布布局元宇宙业务;同月,美国游戏公司Epic Games也表达了其对于元宇宙领域的关注;10月,Facebook更是将公司更名为「Meta」,以迎接Metaverse带来的新增长机会。而在国内,诸如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大厂也相继加入战局。
 
尽管围绕着元宇宙的争议还挥之不散,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便是维持元宇宙的运行的基础是智能终端、云计算服务器、数据存储、VR、脑机接口等硬件,而这些硬件又需要大量的存储来实现。所以,存储基本相当于元宇宙里面的土地,建立在数据之上的元宇宙,开垦的土地越多,信息量越大,在存储器上所需要存储的字节也就越多。
 
多方预期都指出,元宇宙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大幅扩展当下本已庞大的「数字宇宙」的边界


结语


对于需要通过较为纯粹行业内交易行为获取收益的渠道商、销售商而言,市场行情的涨跌显然更牵动神经。

然而对于计划长期深耕存储市场的生产商、品牌商等群体而言,行业根本格局的变化风向,未来发展前景的中长期预期,也是其决策的重要参考。

2021年的存储市场,行情波动不可谓不剧烈。不过,或浅或深藏于表面之下的格局、前景的深刻变化,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点击此处关注获取最新资讯!

f328f6db93164f84bb23c090c28e7db.png88c1a0acd98aa6023fcbfa1f2ebf421.png


所刊原创内容版权归【闪德资讯】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

我的评论

登录后评论

最新评论

渠道报价
查看更多

PC 2666

  • 一年
  • 半年
  • 三个月
  • 一个月

微信订阅

APP下载

存储未来,赢得先机

18126200184

Copyright©2008-2024 闪德资讯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80549号-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744号